UMagazine_26

澳大新語 • 2022 UMAGAZINE 26 54 人物專訪 • EXCLUSIVE INTERVIEW 部學術專著《矛盾修辭時代的法律:語言、邏輯和 法律之間的通感》(Routledge出版)描述的「矛 盾修辭」(Oxymoron)的例子,即機器應否被視 定為擁有人類智慧,這是一個邏輯自相矛盾的表 述。Neuwirth教授指出,從孫子兵法的「置之死地 而後生」到莎士比亞的「尊貴的惡棍」,矛盾修辭 是日常話語的組成部分,「然而,我們甚少察覺這 些廣泛使用的修辭方式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 的思想。」 據Neuwi rth教授的觀察,由矛盾命題組成的概念 不斷繁衍,如從「發展」到「可持續發展」,即 「變」與「不變」之概念同時存在。在法律領域, 矛盾修辭案件(如以「真假貨Real fakes」來形容 原廠夜間生產的假冒品)難以通過法律推理來明晰 對立術語或概念之間的界限,因此需要尋找更適當 的語言來交流資訊,使律師、其他行業人員及普羅 大眾有更一致的認知,「從認知語言學上,倘若兩 個相反或對立的命題能夠結合,並與現實匹配,法 律就必須適應這種狀況。」他的觀點挑戰了法律傳 統的二元論思想,即人們對正義與非正義、合法與 非法、正確和錯誤的感知。 除了在法學、語言學上見解獨到,Neuwi rth教授 還對世貿組織和區域貿易法、跨國法、金磚國家 據庫、個人資料保護、自動駕駛、算法交易等方面 的規定,並非專門就AI對社會帶來的整體影響而起 草,因此法律需要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變革。 歐盟委員會2021年5月提出《人工智能法案》(AI Act),是全球首個AI 法律框架,規管企業和政府 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技術。Neuwirth教授隨即對此長 達108頁的法案進行剖析,「制訂AI 法案就如燙手 山芋,牽涉很多深層次、法律以外的問題,例如人 類認知、科學倫理等。」他指法案也將對AI產業及 市場發展影響深遠。 有見及此,專注當代全球法律研究近3 0 年的 Neuwi rth教授決心在法案通過前,以法律觀點分 析AI應用場景的潛在風險,並把研究成果出版成 書,以引起國際學術界討論。他在短短一年內完 成學術專著《歐盟人工智能法案:監管潛意識人 工智能系統》,2022年8月獲英國著名國際出版社 Routledge出版。該專著拋磚引玉式地引起專家學 者、政策制訂者、業界和公民開展一場跨學科、跨 地域的辯證。 思考如何監管AI Neuwi r th教授的學術專著主要思考如何監管, 甚至禁止使用控制潛意識的AI 技術,這也是歐盟 《AI 法案》的關鍵議題之一。他指出,AI 目前與 腦機接口、功能磁共振成像、機器人與大數據等 各項技術深度融合,已被允許通過間諜軟件進行 「讀心」和「造夢工程」或透過低於感覺閾限的 外界刺激,不知不覺操控人們的思想,從而干預 行為。「未來的AI應用場景包羅萬象,我們要提 防思想和行為被操縱,設置法律防線。」 制定AI法律框架還涉及計算機科學、神經系統科 學、社會學、政治學、市場營銷和心理學等領 域。Neuwi rth教授撰寫學術專著期間,透過澳大 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的跨學科平台與校內不同領 域的專家對話,集思廣益。「我有幸在這裡從同 事身上瞭解到其它領域對AI 的觀點。規範AI應用 領域的開發和使用無法單打獨鬥,畢竟大家都坐 在同一條船上。」 挑戰法律二元論 人工智能這一概念,恰好是Neuwirth教授於其另一 《歐盟人工智能法案:監管潛意識人工智能系統》 The EU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 Regulating Subliminal AI Systems

RkJQdWJsaXNoZXIy MTQ1NDU2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