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LUSIVE INTERVIEW • 人物專訪 2022 UMAGAZINE 26 • 澳大新語 49 應也不穩,所以它在古代中國沒有成為貨幣。」他 還以珍貴的鑽石比喻為古時的海貝,「雖然可以用 鑽石換取貨幣,但人們不用鑽石消費,所以海貝 和鑽石一樣都不是貨幣。」 與澳門的歷史因緣 2017年春,身處新加坡的楊教授正在撰寫一本講 述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在新加坡大學任教經歷的 書,他搜集資料期間,偶然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博 物館李光前藏品館看到了正展出一幅長318厘米, 寬30厘米的清代澳門山水長卷。此卷未曾被收錄 於有關澳門地圖或繪畫的任何著錄,為楊教授首 次發現,是目前發現關於澳門地貌、風光和民居 的最大型中國山水畫和地誌畫。 楊教授在這之前從未研究過澳門歷史,但他當時 即將到澳大任教,意外發現了這幅畫,也許正是 他要跟澳門開始一段歷史因緣的契機。 「這幅山水長卷的顏色豔麗,氣魄宏大,我想研 究它到底畫了甚麼。」楊教授到澳門後這幾年 來,陸續走遍了澳門每座山和街道,大致確認了 圖上所畫的澳門地形。他結合同時代的文獻,對 其主題、內容和特點加以比較分析。此長卷是受 到西洋畫法影響的中國畫家所作的傳統山水長 卷,時間約為乾隆早期或中期(18世紀中期), 是目前發現最大的一幅澳門地誌畫,也是中國視 野下以澳門為主題的一幅最早最大的中國傳統山 水畫,生動展現了清代主權和治權下澳門華洋交 錯安居樂業的「盛治」。楊教授將這發現寫成文 章〈「百里江山」——新發現的一幅新加坡藏澳門 山水長卷初探〉,刊登於澳門文化局主辦、澳大 澳門研究中心編輯的《文化雜誌》。他說:「在研 究長卷時,我受到啟發,正準備撰寫一本專著,探 討18世紀不同視野下的澳門形象。」 研究歷史自得其樂 在重述整個學習和研究歷史的過程裡,楊教授形容 自己年少時開始學歷史純粹是因緣際會。後來遠赴 海外升學,既是時代所向,也是志向所趨,「研究 歷史是一件很自得其樂的事,即使我從事學術研究 這麼多年,今時今日每當我找到一些文獻能證明到 自己的觀點,仍會十分興奮。自娛自樂是人生的最 高境界,也是我研究歷史的動力。」 來還寫了三篇關於雲南、殷墟以及整個亞洲海貝興 衰的論文,本以為我的觀點全都寫在文章裡了,但 後來我又有很多新發現,於是又撰寫了《海貝與貝 幣:鮮為人知的全球史》一書加以詳述。」 目前學術界大多把中國史與世界史分開來研究, 楊教授希望透過他的書,把中國史跟世界史兩個 學科互相融通,「中國是在世界之中,而不是在 世界之外。」他的著作從馬爾代夫開始應用貝幣 寫起,按時間順序描述海貝作為貝幣在不同地區 的應用,他同時儘量強調貝幣跨地區的聯繫、發 展和脈絡,配以各地有關貝幣的考古紀錄、人物 遊記、法典等,用地方材料講述全球故事。 楊教授還在著作中提出了和很多學者不一樣的觀 點,是其著作的一大亮點。「中國學術界很多學 者認為,海貝是中國最早的貨幣,是最早使用海 貝作為貨幣的國家。但我指出了海貝在古代的中 國並非貨幣,只是『貨幣候選物』。『貨幣候選 物』是指可能成為貨幣的東西,包括最終可能沒 有成為貨幣的東西。過去人們分不清貴重物品和 貨幣之間的關係,認為貨幣就等於財富和有價值 的東西。海貝來自遙遠的印度洋,運輸不便,供 清代澳門山水長卷,收藏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博物館。 A landscape scroll of Macao from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Museum
RkJQdWJsaXNoZXIy MTQ1NDU2Ng==